一、法律解读
(一)什么是勤工助学
依据《高等学校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办法》第四条的规定,勤工助学是指学生在学校的组织下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劳动取得合法报酬,用于改善学习和生活条件的社会实践活动。
(二)勤工勤学的特点
1、学校统一管理
依据《高等学校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办法》第六条,勤工助学活动由学校统一组织和管理。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学校学生资助管理机构同意,不得聘用在校学生打工。学生私自在校外打工的行为,不在本办法规定之列。
2、三方主体,多重法律关系
学生在开始勤工助学活动前应当与有关单位签订协议,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学生在进行校内勤工助学前,应当与学校的学生勤工助学管理服务组织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协议书。学生在进行校外勤工助学前,应当与代表学校的学生勤工助学管理服务组织、用人单位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三方协议书。协议书应当明确学校、用人单位和学生三方的权利和义务,意外伤害事故的处理办法以及争议解决方法。
(三)勤工勤学的适用范围
对技术或专业要求不高的短时用工岗位,如果快餐店的“计时工”。
二、勤工勤学的SWOT分析
(一)什么是SWOT?
所谓SWOT分析,即基于内外部竞争环境和竞争条件下的态势分析,就是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的机会和威胁等,通过调查列举出来,并依照矩阵形式排列,然后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而结论通常带有一定的决策性。
运用这种方法,可以对研究对象所处的情景进行全面、系统、准确的研究,从而根据研究结果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计划以及对策等。
S (strengths)是优势、W (weaknesses)是劣势,O (opportunities)是机会、T
(threats)是威胁。按照企业竞争战略的完整概念,战略应是一个企业“能够做的”(即组织的强项和弱项)和“可能做的”(即环境的机会和威胁)之间的有机组合。

(二)勤工助学的SWOT分析
1、S分析
优势一:用工成本较低
由于双方不是劳动关系,用工单位无须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解除或终止关系时,也无须支付经济补偿。另外,对于使用勤工助学的在校生,有些地方政府还会给予补贴。
优势二:人事管理便捷
本用工模式下,用工单位免去了琐碎的社会保险、工伤生育申报等各种人事、劳动手续,节约了人事管理费用,也减轻了人事管理人员的负担。
2、W分析
劣势一:管理成本较高。
在校生职业素养尚在养成中,用工单位需要对其进行较多的上岗前和职业技能培训,管理成本相对较高。
劣势二:用工关系不稳定。
在校生勤工助学不是以就业为目的,上学时间一到,往往需要返还学校学习,因此,不能形成稳定的用工关系。
劣势三:用工管理不方便。
按照劳动关系的认定标准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应当适用于劳动者,但在校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完成学业,勤工俭学只能在课余期间进行,不能与用工单位建立较为长期稳定的全日制劳动关系,也不可能与用工单位其他员工一样完全遵循用工单位诸如考勤管理、绩效考核、工作安排等管理制度。
3、O分析
机会一:
4、T分析
由于双方之间没有劳动关系,用工单位的权益也不受劳动法保护,例如由于无法为其缴纳工伤保险费,在发生人身意外时,不能认定为工伤,无法要求工伤保险基金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从而可能增加用工单位的用工成本。
三、勤工勤学中的风险管理
1、分类管理
应与一般员工进行分类管理并签订三方协议,保留其尚未毕业和工作目的是勤工助学的证据,避免发生纠纷的时候被劳动仲裁部门或法院认定为是劳动关系。
2、购买商业保险
在校生职业素养尚在养成中,职业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较弱,用工风险较大。为避免公司承担相应的雇主法律责任,应购买必要的商业保险。